懸墜釣法的真實體驗。早就有寫懸墜釣法在湖庫等自然水域易獲豐收的體會,但總因忙於其他釣法的研討,而遲遲未能觸及到這個話題。最近有了個契機:新年的兩個月裡,在與釣有關的媒體上讀到3篇關於用懸墜釣法在自然水域中釣魚的論述文章,有說優勢的也有說缺陷的,細觀其文其理有的卻與我的實踐與體驗相悖。這兒我不想就對錯是非求個明瞭,但我願意把我接觸懸墜釣法近十年來在自然水域中休閒野釣的真實體驗告訴釣友們———懸墜釣法不僅遇到大魚的機會最多,而且釣鯽魚白條等小型魚也是最具優勢的!
或許我們的釣魚先哲們(暫且這樣尊稱吧),在創立專門應對土鯽魚的“台釣”時,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纖纖釣組會對自然水域那樣具有複雜魚情的休閒釣中能產生別樣的磁力,因而僅以人工池塘裡的小魚們為對象,在配組上竭盡鉤線墜竿輕巧靈細之能事,恨不能有孫悟空七十二變之能量,把整個釣組全隱了去,讓魚只見香餌不見鉤墜和線,創造時釣三五百尾之神話。然而,事情往往總會出現意料之外的驚喜,當我們一旦把懸墜釣的功能移植到廣闊的江河湖庫時,同樣這付釣組也成了小魚的剋星的時候,也成了大魚的天敵,確實有點“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滋味。
那麼,懸墜釣法是用什麼“魔法”引誘自然之水狡猾的小魚大魚屢屢咬鉤的呢?這兒我僅以長期在湖庫一類大水面釣的實踐體會的積累,從理論的角度作一些淺顯的論述,難免會有不少的遺漏甚至謬誤,亦一併請行家指正。
一是釣組構成的合理性
懸墜釣法之所以在短期內成為風行的強勢釣法,核心之一便是釣組搭配上的合理性。在剔除了“輕靈細巧”這一懸墜釣的本質特徵在釣運用中形成的基本優勢(即消除或減弱魚類對活動泳層異物的本能警覺感,方便小型魚類?鉤餌等)後,我們仍能從普通的漁具組合(即以整體性的結實為基礎的組合)中獲得懸墜釣法的特質。這種特質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鉤線標墜之間相互依存的平衡關係帶來的釣組的靈敏度的穩定性,由於這種平衡依託了科學的物理關係,即使如何改變它們的形態,也因它們能各自司守己責,在釣中的每個環節仍能把懸墜釣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結果造成了其它釣法一倍或數倍的優勢,由此成為懸墜釣法的核心。
二是打破了釣組配置的局限
說到懸墜釣,首先容易使人們聯想到池塘競技釣,甚至被普遍認為它是釣小鯽魚的專利,因而我們常見的許多談懸墜釣的文章,年復一年、喋喋不休地幾乎都在重複著一個話題,即如何把鉤搞得最小,把線拴得最細,把標調得最靈,似乎僅此才能達到懸墜釣的極致。殊不知,作為一種釣法,真正派上用場,並具有長久生命力皆在於經久不衰的休閒釣之中,任何一種新潮釣法的興起都抵不過這歷經千年的休閒釣,惟有把懸墜釣引入其中,才會發揚光大。但令人擔憂的是,時至今日,我們有的釣魚媒體仍把懸墜釣當作池塘競技釣的利器反復咀嚼,而似乎不感興趣把它引入休閒野釣中,使其真正找到技術精華的歸宿。這正是“把懸墜釣引入釣魚技術研討死胡同”的徵兆。
隨著在休閒野釣中運用懸墜釣法的實踐不斷的增多,和用此釣法獲魚的增多,以及過份講求釣組的靈敏度,致使每每遇到大魚多因釣組柔弱,而以失敗多於成功而告終。在經驗和教訓中使我反思,我對懸墜釣組的“輕靈細巧”這一定位發生了質疑,認為它並不是休閒野釣中惟一不變的組合,通過多年改進和實用,在比較中我終於得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懸墜釣組並不因為漁具的質(重)量的改變而失去它原有的優勢,相反由於注重客觀魚情水情,依情變招(使各種配具能應對野水各種魚情)的結果,使原本難以力敵大魚或因釣組太過靈敏,造成提空竿和跑魚多的懸墜釣法,成為休閒野釣大魚的最強力的剋星,也使釣鯽魚有了更出色的表現。
三是鉤餌狀態符合各種魚類的覓食要求
把懸墜釣法引到休閒野水中去,其關鍵仍在懸墜上,因為之所以懸墜釣法比其他釣法更能多釣到魚,起決定作用的就是墜是懸在水體中的,兩鉤是一觸(底)一離(底)的,這種狀態,最符合包括大小魚在內的活動(索餌)規律,很容易使魚發現鉤餌,方便了魚吸食,從而增加了咬鉤中魚的機會。
?鉤餌下落中的誘魚作用。湖庫一類的休閒釣場,所面臨的水面廣大,深淺不一,地形複雜,天然魚餌分佈不均,以至使魚群或疏或密,再加上用手竿均屬近岸十米內的釣,這個水環境原本既是深淺的交匯點,又是陸地干擾的頻繁區,勢必成了魚類的敏感水域,因而要使手竿釣不落空,除了選准釣點,投好誘餌外,恰到好處地運用懸墜釣法的特點,也能很好地起到誘釣魚的作用。我們發現,釣組的子線越長,投竿落水的速度越慢,子線帶著的鉤餌落底的過程,在水深達到四五米時,幾乎要有十餘秒時間,這種一路“輕飄慢舞”的下降,實是對活動於各個泳層弋的魚類的一種強烈刺激和引誘,其間被忽然拖悶標的事是經常發生的。而且可以說是屢試不爽。其實我們經常發現,即使是撒了餌的窩,魚也不一定就進窩尋食,被你釣出。在窩子上方和周邊各個水層轉游的大有魚在,往往會在釣魚人無意中投竿偏差,或鉤餌降落中突發魚訊而中魚,這樣,利用懸墜釣組的長子線的輕盈飄逸特點,在窩中魚訊遲滯時,向四周投找魚情,也不失為野釣一種有效的戰術。
?鉤餌懸於底浮的引魚作用。真正表現出懸墜釣優勢的核心功能,就在於此。我們知道,長期把懸墜釣用於野水中的釣魚人,首先他必是深諳水情魚情的。自然水域魚的索餌習性和咬鉤特徵是與人工養殖的池塘魚大相徑庭的,少選擇性和快捷性是野魚咬鉤快,中鉤深,標訊反應迅速的幾個特點。它們往往是在不斷遊動(在以窩子為中心的範圍內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中發現食物,繼而食之。而且魚在遊動中並不是緊緊貼著泥土的,據對生物館和大型水族箱中的魚類觀察,鯽魚鯉魚一類的底層魚在遊動時都會離底數釐米至一二十釐米,遇氣象變異,甚至會上浮到各個泳層。因此,當鉤餌懸於底浮待魚時,就容易使它置於略有習慣性向下傾斜遊姿的魚類形成一個較佳視角區內,引起魚向鉤餌靠近……鉤餌所處的狀態看似自然而微觀,但恰好正是這一微弱的改變,為魚的就餌提供了方便,同時也使釣效果猛增。
?魚類易把鉤餌吸入口中。淡水魚類吃食的方式有多種,其中鯉魚鯽魚等常釣魚是典型的吸入式。它們吃餌時,往往不會把嘴直接接觸食物(對刁滑之魚或一些長觸角的魚例外),而是在基本判定是可食之物後,用嘴的張合的瞬間產生的氣流,借助水流的作用力把食吸入嘴中,又在轉瞬間最終確定食物是否可食,不可食立馬吐出,反之一口?下。也有一種現象是,對餌形較大較硬的食物,會反復出現?吐,以致使浮標上下拉動。還有一種現象是,魚在泥土中尋到食物,它會同時把食物和泥土一併吸入嘴裡,並且很快把泥土過濾吐出。瞭解了魚吃食的這些基本規律,我們的懸離水底的鉤餌給魚的吮吸無疑帶來了便利,這其中一是釣手刻意追求的適合本水域魚吸食的餌形(包括了軟硬度、大小、形狀以及餌的潔淨度等),等於投其所好,一旦魚吸食後,除了第一信號能及時傳至浮標被釣手快速釣起外,即便略提竿遲緩,也因餌的對路和軟化,使魚往深處吮吸中鉤而難逃;其二是鉤餌所處的位置使魚在吸食鉤餌時造成一個好的角度,既可以平行吸食,又可以傾斜吮吸,如施以中下層浮釣,還可以從下端就餌。這與臥底釣法比較起來,給魚提供的便利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我們注意到,用懸墜釣法魚傳來的標訊往往是不間斷的,對提竿很易掌握,很少有臥底釣那種浮標上下點動,難以把握提竿時機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