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釣魚過程中,人們常說,三分釣技,七分餌料。這則釣魚諺語的意思是說,想要在釣魚過程中有好的收穫,技術與餌料比起來,好的餌料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當然,在我們垂釣中,餌料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窩料,一種為釣餌。據我這些年來釣魚的經歷來看,要想在同樣的水域裏,有好的魚獲,做好窩料,打好窩子,顯得尤為重要。
釣魚,首當其衝是要有魚,我們才能夠施釣。在偌大一片水域,魚兒到處遊動,只有把魚誘到你的下鉤處,我們才有機會釣到魚。也只有我們提前做好窩好,打好窩子,將魚從四面八方誘來,讓它們在你的下鉤處群集,爭相吞咬你裹了餌的鉤子,你才能盡情展現你的精湛的釣技,發揮你好竿的優勢。所以說,想要有好的魚獲的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做好窩料,打好窩子。
我們出去釣魚,無論是在精養塘中花錢垂釣,還是在野外水域進行野釣,一般情況下,釣的比較多的還屬小型魚類。大家都知道,小型魚類在水下,都有群集棲息,群體活動,集體覓食的習性。而且它們這些活動,都形成一種特定的規律。在水下,有各種各樣的魚類,其種類的不同,又各自形成各自活動特點。也就是平時我們說的,魚有魚道,蝦有蝦路。另外,魚類又會遵循運動著覓食的特點,又因水下食物相對繁雜,分佈也不盡相同,這也影響了魚兒四處覓食的活動範圍。如果在哪個區域,食物多且適口,只要被一條魚遊動時發現,它就會迅疾過來吞食。別的魚兒看到,肯定也會尾隨而至。就這樣,魚兒會在這個區域越聚越多,而這些地方,也只有我們打好窩子處,才會招致魚兒這樣的群聚。而也只有當你下窩子的地方,誘來了大量的魚,你下鉤時,才可能有源源不斷的咬鉤動漂現象,你也才可能不斷地釣上魚來。
記得就在2004年9月的一次出釣時,我跟釣魚協會的孫黃兩師傅一起,乘車去上海青浦趙巷釣魚。當時,由於多日沒有出釣,釣癮難耐,就從漁具店買了專用的野釣窩料,打重窩,想長時間都能不斷上魚。後來,去那個地方一看,水位下降很多,但是水邊的水葫蘆還是很多。孫黃兩傅就選擇塘中腰間的那片水葫蘆邊,開始打窩下鉤,我則距黃師傅七八米遠的地方,找了一個淺水處打起了窩子。
我用的是專用的窩料,新買的打窩器,接二連三將那一整包的窩料將要下完。就跑到一邊,調好浮漂,浮釣白條去了。十分鐘左右過來,看到打窩的地方,已經是魚星成片,伴隨著陣陣渾濁的水往上泛,我知道魚兒進窩了。邊又調了漂,試好水深,在釣餌中拌些窩料,攪動均勻,就裝好鉤拋了過去。可是我連續幾竿提過之後,竟沒有看到我預期的那種群魚爭搶魚鉤的盛況,急得我抓耳撓腮不知所以。
黃師傅見狀,就過來,用我的鉤也試釣了幾次,也沒有釣到。就問我打了多少窩子,他一見我快將整包的窩子打完了,就哧地一聲笑了起來。原來,我太過於心急,以為窩子多就能釣多魚。做法不對頭啊。黃師傅就叫我再等十分鐘再過來釣,准能竿竿中魚。於是我便又到一邊,釣起了白條了。果然,十分鐘左右過後,我過來,裹餌上鉤,將鉤拋到窩點,不一會兒就見到漂動,接著就是明顯的頂漂,我順手一提,肥碩銀鯽便上了岸了。把魚揚給黃師傅看,黃師傅也會心地沖著我笑。
有魚上鉤樂得我喜不自禁,接著每次下鉤,幾乎是竿竿中魚,而上來的魚也幾乎全是一般大小的鯽魚。在回去的路上,就我的釣獲,黃師傅就跟我說明了其中的原委。他就給我說,打好窩子,並不是將窩料全部投入水中,而是適當地下些窩料,讓魚在水下對這些美食充滿念想,並激發出它們爭食的欲望,這個時候,下鉤才能中魚。我所打的窩子裏,也攙了少許的鉤餌,而且在我的釣餌中,也混了少量的窩料,這樣就相得益彰,即讓魚在吃窩料的時候,也吃到了釣餌,讓它們對釣餌熟悉,進一步形成一種味感。然後你再下鉤,鉤上裹的是混了窩料的釣餌,它們一聞到那種有窩料及釣餌的氣味,便會不顧一切地沖過來,吞食鉤子,這時提竿,如果時機把握準確,則能做到十提九穩。我有所悟,在以後的釣魚中,就用這樣的方法,如法炮製,幾乎是屢試不爽。與同去的朋友相比,大多都有較多的斬獲。
在以後的很多次出釣中,我都結合以往的經驗,在做窩料的時候,少夾雜一些釣餌,在拌釣餌的時候,也攙一些窩料。打窩時不再一味地投入餌料,慢慢地改為用鉤拋餌,一般我會打出五到十次,讓那些帶有釣餌的窩料儘量輕聲而且準確地落到窩點。後來,又發現霧化快的窩料誘魚效果更加顯著,就又在窩料中加入了輾勻的糠末,以及細密的麩皮,甚至我還專門托人從外地買了昂貴的霧化劑,加入到我的窩料中去,這樣,我所打出的窩子,一點都不顯得硬不適口,且霧化速度很好,即入水即化,這樣讓魚吃著費勁,卻戀戀不捨,不肯離去。
在去漁具店買料的時候,經店老闆介紹,不同味道、不同顏色的料拌在一起也能起到不同的效果,就又改變了配窩料的方法了。我一般會選擇味道差不多顏色接近的窩料拌少許釣餌下窩,這樣,也減少了魚兒初接觸窩料的那種陌生感和不適應性,這樣,如果遇到好的釣點,魚獲自然也會相應增加。至於說釣什麼魚用什麼窩料,那自然另有一套很深的學問在裏面。不過做窩料打窩子的方法自是成千上萬,但誘魚入窩,顯然是一種積極的釣魚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