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匣式錄音帶的出現

Ampex的錄音機是使用錄音帶的全部寬度,單方向錄一次,每次錄完後就要回捲,這樣的方式稱為全軌式(Full Track)。不久就出現了每次只用磁帶一半寬度的半軌式錄音機,錄完後相反的方向可再錄一次,時間也增加了一倍。嘿!對了,既然可以用兩軌,就可以錄兩種不同的訊號,1949年美國的Magnecord公司就開發出一種雙軌式的立體聲錄音機,比第一張商用的立體聲唱片足足早了近十年。有了立體聲錄音機之後,1952年紐約的WQXR電台開始立體聲的FM廣播,1954年Audiosphere也發行了第一卷商業性的立體聲錄音帶,音響世界正式進入立體聲時代,並間接推動了立體聲唱片的發展。Ampex則在磁帶錄音的基礎上,1953年成功開發出彩色錄像機,此後廿年間獨霸市場。
  從這時開始,磁帶錄音機進入戰國時代,也進入一般美國家庭中。盤式錄音機效果雖好,要讓一個老爺爺把磁帶東繞西拐的穿過許多滾輪,正確安裝完畢,只怕不太容易,後來克裡夫蘭一位發明家George Eash就把一個五寸的盤帶裝到塑料盒中,再加上一些壓輪與導桿,使它很容易就能使用,即使在顛簸的汽車中也能不受影響,Eash這項發明就是我們所說的「匣式錄音帶」。Eash最初遭遇的困難是時間太短,只有三十分鍾,後來經過不斷改良,才能錄下一個小時的音樂。1963年Earl Muntz進一步改良Eash的設計,大量用於汽車、輪船之上。此外,Muntz在匣式錄音機中使用了四聲軌的錄音頭,原本是要延長播放時間,後來卻意外的成為四聲道音響的優良儲存設備,一直到七○年代末期,稱為Fidelipac的匣式放音機還有許多擁護者,形成一種特殊的音樂文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