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學歷能力再掀PK戰 孰重孰次不可武斷

自從廣電總局發佈“限娛令”以來,今年上半年,電視螢屏上最受人關注的便是職場求職類節目。日前,來自北京吉利大學的大四在讀學生劉博涵以自己2年在會計師事務所的招聘經驗,現場識人準確的能力成功贏得5家企業的青睞。並且和在她之前的北京大學碩士生黃夢妮一樣最終選擇了國家音樂產業基地,一時間成為各大門戶網站、微博等媒體討論的熱點。
  事實上,這個普通的職場應聘事件之所以備受關注,原因就在於:劉博涵大學所學專業是日語,而她對於日語的學習、應用能力相對一般,但是,她通過兩年的招聘實習經驗,她非常明確自己的求職方向,最終贏得了人力資源這一職位。然而,給其提供職位的國家音樂產業基地給上一位成功應聘的北大碩士生工資是6000元,而給劉博涵的工資是4000元。這樣,關於“學歷與能力、就業與學業”的話題自然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不得不說,劉博涵清晰的擇業目標和近乎完美的應變能力可以說是應聘過程中力挽狂瀾的主要因素。試想:有多少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找工作的過程中不是盲目的,也許他們只是為了尋找到一個鍛煉成長的平臺,又或許是想要為獲得高薪找到一個踏板。而劉博涵不同的是,在升學考試中對於專業的模糊認識已經讓她迷失一次,可貴的是在進入大學校門之後,她就非常理智地尋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和發揮所長的領域,她把大把的時間用來在會計師事務所實習人力招聘上,通過無數次招聘練就了過硬的職業素質,所以她一開始就是向著自己就業的方向在努力著。
  憑藉自己的專業熱情和素養進入一個行業,自然會遊刃有餘,她將獲得的也將會是更大的提升和進步。然而,倘若是憑藉學歷進入一個行業,如果不能真正發揮所長,四年所學便會不斷被埋沒,進而逐漸失去天子驕子的自信。
  當今社會,文憑固然是就業求職的一塊敲門磚,但是倘若沒有找到正確的求職方向和適應相關行業的能力,學歷只能是一張廢紙。如果說能力比學歷更重要也難免以偏概全,畢竟能力是需要學歷作為基礎的,就像劉博涵,她同樣在北京吉利大學經過了四年的學習,作為一所國內知名的民辦高校,吉利大學所賦予她的一定是扎實的知識基礎以及對於未來就業明確的指導方向,這樣走出來的學生不是書呆子,而是更加懂得認知自我、有能力的高知學子。所以說文憑和能力不可一概而論,它們互為依存,不可分割。
返回列表